高雄「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國際競圖偷偷摸摸地在截止收件前增加了5位評選委員.....好吧,不算是偷偷摸摸,因為畢竟也是公告周知。但,在截止投標前5天驟然修正公告並增加5位評選委員,而這5位評選委員又都偏向同一背景,讓人有奇怪的聯想也不會是什麼特別的事。

喔,對了,這件國際競圖的等標期長達3個月。

我想一般人都可以理解,一件競賽最忌諱黑箱作業、評審不公,更別說有"內定"的疑慮,往往因此摧毀一件競賽的公正性;而一件國際性的競賽,在公佈競賽方法之後更動評選規則更可說是箇中大忌(評選委員的組成、人數及專業背景比例都有劇烈的更動,我想"更動評選規則"應該是蠻含蓄的說法了...)。究竟主辦競圖的高雄市政府是基於什麼樣的理由,寧可冒著被批評黑箱作業的風險做出增加評審的舉動,著實讓我好奇不已。

高雄「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國際競圖於今年3月9日公告,採兩階段評選,預計將於6月7日截止投標,於6月9-10日辦理第一階段評選(精確地說,等標期共計91天)。而在6月2日,高雄市政府公告增聘5位評選委員,評審人數由原有的10人爆增為15人。

依據公告資料,原始的10位評選委員分別是副市長林仁益、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謝佩霓、工務局局長吳宏謀、學者夏鑄九、建築師周光宙、國外學者及建築師Odile Decq、Alejandro Zaera-Polo、Charles Waldheim、Shigeru Satoh及Shozo Motosugi,人員涵蓋高雄市政府機關首長、國內建築專業人士(學界及業界)及國外建築、景觀、音響專業人士等多元背景。

增聘委員則是5位,皆為流行音樂專業背景,分別是楊熾明、王方谷、張四十三(張議平)、馬世芳及陳勇志。

以上全體評選委員的背景資料都可以在競圖官網上看到。
(因為我是一個建築工作者,很關注這個競圖案也是很合理的,特別是它可能決定未來20年的高雄港市風貌...)



對於評審團加入流行音樂界人士,基本上我是樂觀其成的,特別是一直以來市政建設一直被把持在「建築界」的手中,反而真正的「文化界」一直被屏除在門外。對於文化界人士可以實際在競圖階段就表達看法,我個人持肯定態度。

只是,在截止投標前5天這樣搞?

我只想很單純地提出我的疑問:
1.為什麼要在截止投標前5天增加評審?不能重新公告嗎?有政治考量(快選舉了)?還是有別的不可知的原因?
2.增加評審皆屬同一背景,不會有偏頗的疑慮嗎?說句難聽一點的話,雖然建築是門通俗科學,但這些流行音樂界人士看得出競圖案的"眉角"嗎?(無批評之意,只是隔行如隔山,請勿戰)
3.既然要加評審,那請問未來的經營團隊在哪裡?他們是否才是決定未來成功與否最重要的角色?
4.這是個國際競圖案,但是只有5位國際評審,是否仍能兼顧國際觀呢?為什麼不乾脆請個歐洲合唱團、劉德華之類的來評審呢?
5.最後,就是數字問題。10->15,增加的數目已達原數目的一半,是會影響評選結果的變動,但高雄市政府好像並不認為這是個嚴重的問題?



說實話我現在對於這件競圖案的後續發展感到非常期待。我想知道,在這5位流行音樂界人士加入評審的情況下,會對這件競圖案產生什麼樣的衝擊與影響(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其次,在這種模式下,是否真能杜絕「蚊子館」的產生?抑或在惹腦國際建築大師的同時也賠掉整個高雄市政府的公信力?

我只能說,我拭目以待。



p.s.有沒有高雄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正在被流行音樂界人士綁架的八卦?
(說實話這個命題實在很弔詭,但也很耐人尋味...)

p.s.2.海洋文化專家學者表示:怎麼沒有我?

p.s.3.當地週邊居民表示:我住在旁邊都沒份,你算哪根蔥.....

建築 | 評論(5) | 引用(0) | 閱讀(19392)
JAY
2011/09/10 15:17
重點是~那邊原有的軍營及倉庫才是原有港都所該呈現最原始的歷史風貌~莫名其妙來一個流行音樂中心~
3daysRain 回覆於 2011/09/15 22:31
關於這點,應該要問黃立委招順及交通部諸公
當年高市府爭取用地時,現在的用地順位其實排第三.....
觀測者
2010/06/08 15:09
看來四樓才是真正了解的人啊,哈哈。
(just kidding)
這案子很有意思。看看之後發展吧。yes
3daysRain 回覆於 2010/06/08 22:25
原4樓是廣告,被我給吃了full

目前這案子開始坐雲霄飛車了.....
蒼天
2010/06/07 15:09
一&二樓大大說的都沒有錯
可是像這樣一個國際性的工程案件
突然說改就改
感覺就像兒戲
已投標的國內外廠商難免會感覺被"莊孝維"
讓人覺得很錯愕cold
3daysRain 回覆於 2010/07/25 11:00
錯愕是應該的,但絕對不是只有廠商
我看高雄市政府是最錯愕的一方吧.....
旁光者
2010/06/07 14:46
疑點一:新增加5位委員,有參與原招標文件(評選辦法)的擬定嗎?
疑點二:委員10->15,那服務建議書的份數15->15夠嗎?
疑點三:先前10位委員的專業能力??所以才要增加5位有力幫手~~
3daysRain 回覆於 2010/07/25 11:01
.....
不過我覺得馬世方先生在聯合報的發言,頗令人欣賞

「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architect
2010/06/04 12:36
可是站在建築的角度來說,增加音樂界的人士,的確有助於業主確認設計需求。建築人士或許對自己的建築領域很有自信,但人非萬能,由其在音響音效等機電方面,舞台設計方面,都不可能完全了解。增加這五位,其實有助於評審更完成評判設計者的作品。我倒覺得不需要想"眉角",以免有文人相輕之疑慮。
3daysRain 回覆於 2010/07/25 11:07
絕非文人相輕!
隔行如隔山,術業有專攻,試想,金曲獎會邀請建築師當評審嗎?
(評MTV場景設計和空間圍塑嗎?)

建築設計與營建過程多如牛毛,音樂專業人士可著力之處多不勝數,
難道非要在最容易引發爭議的環節加入才行嗎?

前期計畫時就將需求及意念提出、中期交由建築專業者發展、
後續進入實務設計階段時再參與討論提出實務建議,豈不更落實專業分工?

這不是文人相輕,而是要讓彼此充分發揮各自的專業!
分頁: 1/1 第一頁 1 最後頁
發表評論
表情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開啟HTML
開啟UBB
開啟表情
隱藏
記住我
暱稱   密碼   訪客無需密碼
網址   電郵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