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有一場由國立台灣大學和日本建築學會合辦的學術交流會議,衝著「社區營造」與「地域建築師」這兩個課題,我特地北上參加。只能說我對座談會非常失望,倒是對「社區總體營造」這回事有了更深沈的體認。
「社區總體營造」這個口號,近年來相當熱門,在google搜尋也會跳出一堆各地縣市政府的專屬工作網站(連"農村"都有社區總體營造...),彷彿這個觀念是近幾年突然孵出來的新潮思想,大家都得要沾上一點邊才顯得跟得上時代。
那如果我告訴各位:「『社區總體營造』本來就是建築師幾百年來的基本工作之一,只是台灣建築師從來沒有做過」,會不會讓大家對建築師有「見一次扁一頓」的感覺?老實說,我有!對象當然不是所有建築從業人員,但至少是大部分。
舉個例子:一個建築師在台北市萬華區和士林區各蓋一間民宅,這兩間會長一樣嗎?
我個人認為應該會不一樣,因為周圍環境的特色就不一樣嘛!
(有個建築術語叫「都市紋理」,指的就是都市的歷史、文化與社會環境所表現於外能被感受到的一切)
然後藉由建築師與當地文史藝術工作者的合作,就能建立社區的獨特個性,進而讓居民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
咦?這不就是「社區總體營造」的核心精神?怎麼從來沒實現過?
除了愛偷懶的建築從業人員,有一部分的責任也要歸到各位鄉民頭上,因為你們從來沒關心過!
日本建築的無差別風格帶給台灣很深的影響,造成台灣北中南東都市鄉村的長相統統一樣;就像全台灣到處都有的「老街」和「親水公園」,長得一樣也就罷了,連吃的東西賣的東西都跟我家路口的7-11一樣。
特色?硬要說唯一的特色大概就是沒有特色.....
在日本也是如此,所以近年來"才"開始大力倡導「社區總體營造」,企圖掩蓋這不願面對的真相;而台灣也受到這股熱情感染,開始編列經費、定出施政方針,煞有其事地推動各種社區營造的活動.....
只是這樣就對了嗎?
事實上新社區持續在出現,貧乏的程度遠超過社區營造的進度,搞了半天「社區總體營造」不過是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社會口號,唬唬平民很夠用,對改善現況卻一點幫助也沒有。諷刺之餘,著實可笑!
真正要做的,反而應該是嚴肅而勇敢地面對問題,重新檢討建築人的職業道德與能力、專業人士與群眾的隔閡、法律規定的矛盾與普羅大眾的素養,在新社區產生之時便能建立起獨特而正面的氛圍,進而感染整個社會,營造出新的普世價值觀,才跟得上「永續」的潮流嘛!
而不是只知道在「社區總體營造」大做文章。日本已經做錯的事,台灣非得要跟著做一次不可嗎?
此外,座談會中提到「Town Architects」這個名詞,實在不應該翻譯成「地域建築師」,而應該稱為「社區建築師」;某方面來講就跟「家庭醫師」的概念類似,簡單講就是這個社區關於建築、環境、文化的大小事項都應該要有他的參與。說起來這又是另一個又臭又長的話題,我暫時就此打住,下次再開專文談這件事吧~
跟主辦單位安排有關的問題我就不在這裡提出來,只能說這場座談會非常可惜;會中許多應該深入探討的議題都被輕輕帶過,使得這場座談會變得流於形式,不僅浪費了到場學者與專業工作者的時間,也讓整個過程令人昏昏欲睡.....(椅子很舒服,不過,冷氣開那麼強幹嘛?不是要環保、節能減碳嗎?)
重點是,我花了貴森森的高鐵車票當天來回,花時間費精力還誤到我的課表,叫我怎麼嚥得下這口氣.....
「社區總體營造」這個口號,近年來相當熱門,在google搜尋也會跳出一堆各地縣市政府的專屬工作網站(連"農村"都有社區總體營造...),彷彿這個觀念是近幾年突然孵出來的新潮思想,大家都得要沾上一點邊才顯得跟得上時代。
那如果我告訴各位:「『社區總體營造』本來就是建築師幾百年來的基本工作之一,只是台灣建築師從來沒有做過」,會不會讓大家對建築師有「見一次扁一頓」的感覺?老實說,我有!對象當然不是所有建築從業人員,但至少是大部分。
舉個例子:一個建築師在台北市萬華區和士林區各蓋一間民宅,這兩間會長一樣嗎?
我個人認為應該會不一樣,因為周圍環境的特色就不一樣嘛!
(有個建築術語叫「都市紋理」,指的就是都市的歷史、文化與社會環境所表現於外能被感受到的一切)
然後藉由建築師與當地文史藝術工作者的合作,就能建立社區的獨特個性,進而讓居民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
咦?這不就是「社區總體營造」的核心精神?怎麼從來沒實現過?
除了愛偷懶的建築從業人員,有一部分的責任也要歸到各位鄉民頭上,因為你們從來沒關心過!
日本建築的無差別風格帶給台灣很深的影響,造成台灣北中南東都市鄉村的長相統統一樣;就像全台灣到處都有的「老街」和「親水公園」,長得一樣也就罷了,連吃的東西賣的東西都跟我家路口的7-11一樣。
特色?硬要說唯一的特色大概就是沒有特色.....
在日本也是如此,所以近年來"才"開始大力倡導「社區總體營造」,企圖掩蓋這不願面對的真相;而台灣也受到這股熱情感染,開始編列經費、定出施政方針,煞有其事地推動各種社區營造的活動.....
只是這樣就對了嗎?
事實上新社區持續在出現,貧乏的程度遠超過社區營造的進度,搞了半天「社區總體營造」不過是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社會口號,唬唬平民很夠用,對改善現況卻一點幫助也沒有。諷刺之餘,著實可笑!
真正要做的,反而應該是嚴肅而勇敢地面對問題,重新檢討建築人的職業道德與能力、專業人士與群眾的隔閡、法律規定的矛盾與普羅大眾的素養,在新社區產生之時便能建立起獨特而正面的氛圍,進而感染整個社會,營造出新的普世價值觀,才跟得上「永續」的潮流嘛!
而不是只知道在「社區總體營造」大做文章。日本已經做錯的事,台灣非得要跟著做一次不可嗎?
此外,座談會中提到「Town Architects」這個名詞,實在不應該翻譯成「地域建築師」,而應該稱為「社區建築師」;某方面來講就跟「家庭醫師」的概念類似,簡單講就是這個社區關於建築、環境、文化的大小事項都應該要有他的參與。說起來這又是另一個又臭又長的話題,我暫時就此打住,下次再開專文談這件事吧~
=====題=====外=====話=====的=====分=====隔=====線=====
跟主辦單位安排有關的問題我就不在這裡提出來,只能說這場座談會非常可惜;會中許多應該深入探討的議題都被輕輕帶過,使得這場座談會變得流於形式,不僅浪費了到場學者與專業工作者的時間,也讓整個過程令人昏昏欲睡.....(椅子很舒服,不過,冷氣開那麼強幹嘛?不是要環保、節能減碳嗎?)
重點是,我花了貴森森的高鐵車票當天來回,花時間費精力還誤到我的課表,叫我怎麼嚥得下這口氣.....
Welcome and have fun!
跟你打聲招呼~
dT目前是在上海建築業界工作嗎?
那裡做得不錯,保證不虛此行!哈哈~
PS.昨日我家老爺帶師大教授參觀,
教授超驚訝台灣竟然還有這樣的地方,
我是沒去過啦~不過被教授稱讚,應該還能看個幾眼吧~呵...
PPS. 沒有剝皮寮~旁邊的華西街夜市也夠你吃了...
連離我最近的台南市海安路週邊都沒去過.....
下次上台北喔...要有時間,大概要等到年底考完試了吧
這段期間算一算不是上去吃喜酒就是打游擊接case吧....
p.s.你們家的小孩怎麼大得看起來不像只有7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