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名:大社邱厝
位置:高雄縣大社鄉, 台灣
年份:昭和七年(1932年,本資訊由網友提供)建造,2008年初整修中
設計:不詳
用途:私人住宅
要說能夠表現一座城市的特色,莫過於首先映入眼簾的建築物,例如台北的101大樓(現代化)、新竹的晶圓廠房(高科技)、西方的莊園(悠閒田徑)與教堂(莊嚴肅穆)...在在訴說著與城市特性息息相關的人文背景。而其中歷史建築更是城市的最大資產,因為在歷史建築的背後往往紀錄著城市的發展過程與人文背景,成為城市中活生生的歷史刻痕。
台灣由於歷史與政治環境的變遷,無論是客家民族的土樓、原住民族的石板屋或是閩南的合院民居,都隨著歷史腳步而在這塊土地扎根成長,成為各處聚落的代表性建築樣貌,而其中閩南合院更成為最為常見的建築樣式;只可惜在都市急速發展的衝擊與台灣居民普遍對歷史建築的冷漠,讓這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物逐漸消逝在現代化耀眼的光芒之中。
如果一個城市的歷史無法累積,它的總體價值也絕對不會有所提昇。
也許當有一天我們有所省思,能夠追尋的也僅剩下存在於訴說中的那一段虛幻的記憶.....
檢視較大的地圖
偶然發現的三合院,在這裡住那麼久都不知道

入口大門的木板雖然凋零,倒是多了一分歲月的滄桑

三合院的正門全景
內部似乎在整修,希望只是清理一下,去蕪存菁(後來發現這是天真的想法...)。

樸素又典雅的馬背式屋脊

看到這裡,真的有股衝動想走進去對工人說:「我出錢,你們幫忙把那個鋁棚架拆掉好不好.....」
以下是追蹤報導,話說這一天看天氣不錯,來去關心一下這個鋁棚架的拆除狀況(天真心靈裡的蠢想法)。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鋁棚架長出皮膚了.....

這張可以看到整個最礙眼的部分

走到哪都可以看到礙眼的鋁雨庇

剛過新年,門口不忘張燈結綵(雨庇還是很礙眼)

今天最大的發現,一部份廂房的屋頂正在翻修

翻修中的廂房屋頂

合院全景,大致上保存良好,真是美麗!

合院入口與廂房主廳的相對關係

走到門邊拍看似特別訂製的門牌,這才發現原來鋁雨庇是要給汽車住的地方
其實我也不是說雨庇不能做,只是在特殊狀況之下,應該要選擇更好的方案吧!整體來說保存得不錯,很典雅的傳統合院建築,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那個礙眼的鋁棚架.....

入口大門的木板雖然凋零,倒是多了一分歲月的滄桑

三合院的正門全景
內部似乎在整修,希望只是清理一下,去蕪存菁(後來發現這是天真的想法...)。

樸素又典雅的馬背式屋脊
簡單,但是很美,屋簷交疊的部份也處理得很好。

看到這裡,真的有股衝動想走進去對工人說:「我出錢,你們幫忙把那個鋁棚架拆掉好不好.....」
***一***個***月***過***去***了***的***分***隔***線***
以下是追蹤報導,話說這一天看天氣不錯,來去關心一下這個鋁棚架的拆除狀況(天真心靈裡的蠢想法)。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鋁棚架長出皮膚了.....
還有最右邊那一小間也長完整了,嗚.....(研判應該是獨立的盥洗室)。

這張可以看到整個最礙眼的部分
所幸以目前看來,這個部份除了圍牆以外是完全獨立的,也就是說再怎麼胡搞也不至於影響到原有的建築物。
不幸中之大幸,不幸中之大幸.....
不幸中之大幸,不幸中之大幸.....


走到哪都可以看到礙眼的鋁雨庇

剛過新年,門口不忘張燈結綵(雨庇還是很礙眼)

今天最大的發現,一部份廂房的屋頂正在翻修

翻修中的廂房屋頂
看來一個月後我要繼續追蹤報導了.....

合院全景,大致上保存良好,真是美麗!

合院入口與廂房主廳的相對關係

走到門邊拍看似特別訂製的門牌,這才發現原來鋁雨庇是要給汽車住的地方
(如果雨庇可以讓我來設計,哼哼...)
結語:後來發現大社鄉這邊有不少類似的民宅作品,很可能都是出自同一批工匠之手,只是很遺憾大部份的保存狀態都不是很好;而其中狀況數一數二的這座似乎也逐漸被淹沒在時空的洪流中,可嘆.....
<<相關連結>>
::[高雄縣大社鄉, 台灣] 邱厝 相片集::
網路上也有人說是大正年間蓋的...可能要查看有無相關資料....
應是邱滿先生年代蓋的沒錯,但正確年分還沒查到
基本上我想說,適度的整修是正確的,我舉雙手贊成
房子就是要給人住,才會有價值
從頭到尾我只對那個鋁棚架有意見
想說既然您家人選擇保存漂亮典雅的古厝,
為什麼還要放個醜醜的鋁棚架在那裡礙眼?
我想總有一天,這座房子會交給倫,
希望到時候她的光彩可以繼續在您的手中留存
第一點 我是女的 不要因為名字.....
我也不是建築師 只是個平凡人而已
會對這個房子有點了解是因為我家人最那裡工作
他們很有心要保護這棟房子
不然就拆掉重蓋新的就好啦~
(如果依照台灣人不懂得珍惜的態度的話)
我是看到你說雨棚那裡 才會說出那樣的話
並沒有什麼惡意
如果造成你的不舒服 Sorry!
關於那個遮雨棚 坦白說 其實我也覺得很醜
但我們都沒有權利去阻止
至於你說的倪厝也是在那附近而已
或許是因為這樣 才會造成地圖的誤植吧!
(原來的回文我就不改了,其他人才知道我哪裡犯錯^^a)
我相信您不但沒有惡意,而且是善意的
非常感謝您提供了另一個角度的思考,也讓我反覆思考這篇文章的用意
您沒有造成我的不舒服,請不要放在心上,更不需要道歉:)
遮雨棚的問題,我也沒有權利阻止,所以我也只能嘴巴說說
不過它的存在也是事實,換做是我家被人嫌,我想我也只能當作是個警惕
正面的事情需要被讚許,負面的事情也不能怪人指責,您說是嗎?
關於邱厝與倪厝的爭議,經由您的指正,我已經把爭議文字拿掉
非常感謝您持續的指教,希望我的回應能夠令您滿意
不知道是否允許在下把這幾段話附註在本篇文章之中?
當然我會註明您是這些資訊的提供者,如需加註其他資訊,我也非常樂意
聽您一席話,加上親眼所見,我相信邱厝主人對其組業的保存不遺於力,
所以我在追蹤報導中也表示正面之肯定(屋頂修得很漂亮!)
而在本文中,我想我全力批判的僅止於那個實在不好看的雨庇
當然如果因此模糊了這座美麗建築的焦點,我也非常抱歉
最後再次由衷感謝您的不吝分享與指教,雨銘記在心
而且他們會整修就是為了要讓房子長久的生存下去
不要因為一個小小的鐵架就這樣說
如果你有機會到裡頭去看看
你會發現裡頭很美的
嗯,我也確定這裡是邱厝(門口的標示牌)
地圖上的謬誤也許是沿用多年前資訊,也許根本就是錯誤的
所以我才說"也許產權已移轉",因為我也不知道之前是誰家的
可能我的文筆不好,讓您誤會了我的意思,真是抱歉
其實我對「整修」這件事不但沒有意見,而且舉雙手贊成適度的整修
只是整修也有比較好的作法
(像大門上面的木架我覺得就修得很棒...)
如果小小一個雨庇都做不好,我合理懷疑其他部份能有什麼大要求?
預算問題?省錢方式百百種,不是貴的就好看,也不是便宜的就不能看
另外,有太多過往的案例顯示,好建築被蠶食這種事是普遍狀況
今年一個小鐵架、明年一個小鐵門、後年乾脆就換個鐵屋頂
過個10年好建築就變成剩一半的好建築,再過10年就乾脆給拆了
不是沒見過,所以看到第一樣壞東西出現時當然就會擔心、說重話
我其實是很想進去看看,光是從外頭看我就知道有夠美!
(文章裡應該有表達出這樣的意思吧?)
如果不是這麼想我也不會難過,只能說愛之深責之切
(話說如果我現在還敢進去,應該會被轟出來吧
請問泥鰍兄是建築師嗎?希望有機會多指點指點
如果您發現我的文章有錯誤見解或造成任何困擾,請不吝指正
萬分感激您的留言!
台灣古厝真的是很漂亮
不過台灣人就比較愛喜新厭舊
老舊的東西漸漸消失
像這個案子就很漂亮,被一點一點蠶食掉真的很無言
上次看樂生院拆遷,還有出現「30年而已不算古蹟」這種論調,
實在是對這個大環境感到很憂心啊.....